• 介绍 首页

    大明国师

  • 阅读设置
    大明国师 第231节
      卓敬遥望着天空,看着隐藏在云层中太阳,听完姜星火的这节课,心中却忽然升起了一股巨大的壮志豪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
      若是答应了道衍的条件,那么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丈量日月,经天纬地”,他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参与进去?
      如此想来,卓老头却是悠然神往了起来。
      要是真的能做到,就好了。
      第203章 可以燎原
      “院长,当年国师在狱中给您讲测月原理的故事,您已经给我们讲过很多遍了。”
      这是大明太学天文学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
      月明星朗,清风徐徐。
      被几名天文学院的学生所围绕的年迈卓敬,颌下只剩下几根稀疏的白须,俨然是这些年思考问题太多所致。
      卓敬同样“浑欲不胜簪”的苍头,从硕大的天文望远镜前挪了出来。
      看着几名年轻的学生,卓敬满是老年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那你们知道,二十几年前经过了三次大规模论战,科学崛而未起,理学衰而未颓,当时的科学,是如何最终战胜理学的吗?”
      几名学生齐齐摇头,那时候,这些年轻人还没有出生呢,自然不晓得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道统之争。
      但他们唯一可以确定一点:当年那么激烈的斗争,最终的结果是理学的失败,才让科学彻底崛起,才有了今天“日月所照,皆为疆土”的煌煌大明。
      至于道统之争的具体经过.
      他们还太年轻,无法清晰完整地了解这段历史。
      “呵呵,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吧!”
      卓敬捋了捋稀疏的花白胡子:“无论是如今大明太学的图书馆,还是大明档案馆、博物馆,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都很详实。只是如今你们这些年轻学子,每日忙于功课,忙于学习科学知识,自然就没时间顾得上去了解了。”
      说完,卓敬顿了顿,倒是想到,该在大明太学和地方学校,开设一门《科学发展简史》的课程了。
      不过这个念头,随即便让卓敬哑然失笑了起来。
      原因无他,若是真开这门课程,那恐怕效果跟“姜圣论语”、“姜圣与他的群贤”之类的差不多了,而姜星火最不喜欢搞个人崇拜,恐怕是不会同意的。
      即便同意通过,多半也要谦逊地归功于整个大明的科学研究体系。
      卓敬回过神来后,方才悠悠说道。
      “当年,国师说的,就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正是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浑天说和盖天说,才会不攻自破。”
      “在大明全国开展无数次的扭秤实验,让哪怕最顽固的儒生,都变得无话可说。”
      “但受限于实际条件,在永乐新政的头些年,对月球直径的测算,却始终无法完成。”
      有个学生忍不住道:“便是因为大明的疆域不够大吗?”
      “正是如此。”
      卓敬微微颔首说道:“毕竟,哪怕把测量月球直径的这个任务的难度,降低到了测量日食时地球阴影区的长度,但这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依旧是难以完成的。”
      “所以,程朱理学哪怕在各个方面都被批判到千疮百孔,但仍然强撑着这口气没有倒下只要一天无法测量出日食阴影区长度,月球直径就无法测算出来,而没有月球直径,也就无法测算太阳的直径、面积,也就无法从宇宙层面上,验证确实是质量大的太阳是地球和金木水火土等天体的中心,继而程朱理学最后一块遮羞布‘理一分殊’,就始终无法扯下来。”
      “理一分殊?”学生疑惑问道。
      “便是程朱理学的宇宙观,所谓理一,就是指物与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所谓分殊,便是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
      卓敬话音刚落,几名学生便有些忍俊不禁了起来。
      “院长,这不是在开玩笑嘛?天体运行,乃是因为万有引力,怎么可能金星一个理、木星一个理、水星一个理便是在微观世界,用显微镜观察,也是自有说法,哪有什么天理?哪有什么分殊?”
      卓敬摇了摇头,在新的科学体系培养长大的年轻学子,如何懂得当年姜圣与弟子门徒们是怎么筚路蓝缕,开辟出科学这条大道的。
      “科学崛起之前,人们的思维,就是这般保守闭塞。”
      “这世界的思维,本来是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一片死气沉沉的,后来有姜圣横空出世,慢慢培养出了科学体系.现在你们看到在大明科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基本都是姜圣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了。”
      “说远了,说回正题。”卓敬忽然问道:“伱们觉得,当初想要测量出地表日食阴影区长度,该怎么做?”
      “这个.”
      学生面色微红,有些尴尬的答道:“好像是靠什么工具,或者什么方法?”
      他们都是天文学院这一届刚入学没多久的学生,还在学基础的天体物理学,测月这种事情,自然是不晓得具体情况的。
      “哪有什么工具和方法,无非是竭力而为罢了。”
      听到这里,几名天文学院的学生立即精神一振,聚精会神地倾听着。
      这些过去的历史,他们也早有耳闻,却始终难以了解全貌,甚至连一些亲历者都找不到。
      毕竟这些过去亲历过在日食之期测月阴影的人,哪怕是普通的天文工作者,此时恐怕早都随着大明舰队纵横天下了,要么当领航员,要么在世界某地的商馆里享受高薪。
      毕竟,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要想达到日食时测月阴影的要求,实在太困难了一点,所以那时候付出过艰苦努力的人,现在无疑也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正是因为身边没有什么亲历者讲述,这些年轻的学生,才分外好奇。
      而一开始,这些学生对国师与卓院长的传奇故事也很好奇,但耐不住卓院长翻来覆去就讲监狱里那一段,都快让人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可现在,他们却终于可以旁听这位大佬级别亲历者关于日食测月阴影的讲述了。
      哪怕是最粗浅的指点,恐怕对于他们这些天文学院的学生,也是终身受益匪浅的。
      卓敬喟叹回忆道:“当初为了测量地表日食阴影区长度,也就是近似的月球直径因为特定区域的原因,必须在相邻的经度上,建立上千个观测站,自漠北到南洋,延绵数万里。”
      “最终,才能在阴影所照的首尾四个观测站的两两区间内,用人力马力船力及时寻索,来测量出阴影的具体长度,继而算出地表日食阴影区的长度。”
      卓敬慢条斯理地说着:“那一夜的景象,恐怕老朽迄今为止,都不能忘怀。”
      “那一夜的景象?”
      听到这里,学生们顿时感觉一阵云山雾罩。
      “是什么样子?”
      他们忍不住追问道:“为什么会让院长这样的人物,都难以忘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卓敬目光悠远深邃,喃喃重复着这句话,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
      “当初,国师跟我说起怎么做这件事情时,我也曾问过他一个问题。”
      “延绵数万里,哪怕所有从事这件伟大壮举的人,都能在日食降临的第一个剎那,就做好自己的记录,可这毕竟太远了,如何证明给所有人看呢?毕竟,只差一脚就要被踹倒的程朱理学,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肯主动倒下的。”
      “国师那时候就说了这八个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良久之后,卓敬才缓缓说着:“国师告诉我,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来把日食地表阴影连线展示给天下人,那就是重现当年万里长城烽火延绵的壮举!”
      “所有继续死硬坚持程朱理学的大儒、宗师们,都被提前请到了各个观测节点,要么上山,要么上热气球,总之,要让他们在高处看的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各地的士绅百姓,都被允许观看这一壮举,测月的详细原理,也早都被刊登在了《明报》上。”
      “国师便是要在天下人面前,堂堂正正地测月!堂堂正正地打败程朱理学!”
      “而你们,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当时国师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万钧重担!”
      卓敬一时唏嘘:“日全食的日期,要提前测算,而且绝对不能出错延绵数万里,上千个观测点,上万人参与,日食阴影所至,顷刻举火为号,同样绝对不能出错.你们可晓得有多难?”
      其实光是听到这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测月壮举,在当时落后的交通、通讯条件下是如何做到的,天文学院的学生们,就已经有些目眩神迷了。
      如此惊天一测,真可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卓敬悠远的目光,似乎也回到了在史书上被称为“永乐测月”的那一天。
      在华夏大地上,无数人都在翘首以盼,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士绅权贵,都聚集在《明报》的运输发售点,等待着国师测月的结果。
      而就在那一天,人们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从那一天起,华夏的思维界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请问院长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有学生好奇问道。
      卓敬笑道:“《明报》上被无数观测节点一同证实的结果传出来的时候,当然也是跟着激动到手舞足蹈其实我已提前知道结果了,所以那晚兴奋到根本没睡好觉,但还得强忍住自己的情绪,装作风轻云淡不透露给其他人。”
      几个学生也纷纷跟着笑了起来。
      有了这么真实的一面出现,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位老院长的形象,也不再是那么严肃、絮叨了。
      更有学生继续好奇问道:“那大明太学七大学院的建立,工业最初艰难的发展,以及当时刚刚兴起的科学和程朱理学之间越辩驳科学反而越强的三次论战,都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细节,院长您讲讲嘛。”
      卓敬笑着摇了摇头,几缕白发从他的耳畔垂落。
      “这些啊,都是以后再说的事了。”
      卓敬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他永生难忘的悟道之地——诏狱。
      第204章 替姜圣消灾解难
      “文王拘而演周易,姜圣狱而作科学。”
      道衍放下手中的简报,笑呵呵地说道:“卓敬啊卓敬,老衲就知道,你也遭不住这种领悟大道的诱惑。”
      在道衍身前一袭羽衣道袍正襟危坐的龙虎山天师张宇初,抿了口大天界寺自家种的香茶,心中暗自摇头。
      比我们龙虎山大上清宫孤崖上那几株茶树的口感可差太多了。
      至于桌上的简报,张宇初则装出了一副完全不感兴趣的样子。
      “张真人,且看看吧。”
      道衍伸出枯瘦如老树枝一般的手指,象征性地推了推案上的简报,示意对方拿过去看。
      张宇初矜持地放下茶杯,缓缓拿起简报,随后一眨不眨地看了起来。
      好半晌,张宇初又翻来覆去重读了两遍,方才停下。
      即便如此,张宇初也不肯放下简报,而是捏在手里。
      “经天纬地之能,丈量日月之力真真是仙人气魄。”张天师由衷喟叹。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