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明第一贪官

  • 阅读设置
    大明第一贪官 第415节
      “如果赈灾及时,没有饿死多少人,没有到处脏乱不堪,又哪里会有大疫的出现?”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当即变得严肃了起来:“朕,先把话说到这里。”
      “如果出现洪灾,如果因为你们这些人敢发这个财,朕可就要翻脸无情了!”
      百官这里,当即一拜:“陛下圣明!”
      “臣等,必尽心竭力,不负圣恩!”
      朱元璋见状,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准备进入下一个议题。
      可也就在此刻,急促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进来。
      “八百里加急!”
      “郑州,八百里加急!”
      文武百官听到这里,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过,这不把人跑死,也要把人跑得半死的八百里加急了。
      很多的时候,就连军情急奏,也是六百里加急的级别。
      八百里加急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不是国门被破,就一定是大灾大难。
      众人一想到地处中原的郑州,当即就排除了国门被破的可能。
      文武百官能想到这一点,朱元璋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一点。
      “呈上来!”
      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快速打开奏折,仔细而快速的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朱元璋就让太监把奏疏交给胡惟庸。
      与此同时,他看向胡惟庸道:“郑州黄河段发大水,淹没村庄无数,受灾百姓十万。”
      “你认为,该派谁去当这个赈灾钦差合适?”
      胡惟庸只是眼珠子一转,脑子就开始飞速的转了起来。
      首先,郑州的水利工程没有任何贪腐之事发生,也就是说淮西勋贵不会牵连其中。
      这种时候,就不能让他的人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赈灾历来就的是个辛苦活!
      当然,也可以说是个肥缺!
      可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贪赈灾钱粮,那就真的是九族都想死了!
      再者说了,户部也拿不出多少钱来赈灾,搞不好还得自己到处去筹款。
      关键是筹不到款的话,还得被扣上一个赈灾不力的帽子,真就是费力不太好不说,还有可能会惹上一身的骚。
      想到这里,胡惟庸当即就想到了叶青。
      胡惟庸抱着玉笏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站在这里的满朝文武都不合适。”
      胡惟庸话音一落,所有人就都好奇了起来。
      如果这里的人都不合适,又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第343章:朱元璋和胡惟庸,竟然目的一致,叶大人甘愿当钦差!
      “那你倒是说说看,到底谁去最合适?”
      也就在文武百官都看向胡惟庸的同时,朱元璋就严肃的问道。
      所有人的眼里,胡惟庸抱着玉笏一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宁波府知府叶青,最为合适。”
      胡惟庸话音一落,文武百官就表情各异的眼前一亮。
      “让他去赈灾,能成吗?”
      “这人行事作风,太让人琢磨不透了!”
      “他可是个大贪官啊!”
      “小声点,他是陛下唯一默许的,只能说是个会赚钱的官,会抓经济建设的官!”
      “......”
      百官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但声音都尽量控制在不被朱元璋听到的范围。
      但这文武百官之中,也不是全都在交头接耳,像徐达、李文忠、蓝玉、王保保、吕本等人,就只是默不作声,但却眼睛雪亮。
      徐达等了解叶青又了解胡惟庸的人,一下子就能想到,胡惟庸并不是出于好意。
      别说是徐达了,就连吕本等没见过叶青,但却足够了解胡惟庸的人,都知道他这是借机整叶青。
      当然,朱元璋也一眼就能看出胡惟庸此刻的小心思。
      朱元璋就是这样,一旦远离叶青,他的脑子就活得不得了,说他这双眼睛是‘火眼金睛’,也并不为过。
      他知道胡惟庸不怀好意,但他也想听听胡惟庸给他准备的,推荐叶青的原因。
      原因无他,
      因为他一直都想给叶青找点事情做,却苦于找不到让他出来做事的理由。
      如果可以的话,让叶青去主持赈灾,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说说看,你为什么推荐宁波知府叶青啊?”
      朱元璋话音一落,胡惟庸便是再次抱着玉笏一拜。
      其实,早在他想到叶青之时,他的理由就已经烂熟于心,完全可以不假思索。
      他直接笑着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叶大人虽然行事作风独特,但却也雷厉风行,总能出奇效。”
      “再一个就是,此次受灾牵连十万之众,朝廷户部能拨出来的钱粮,实乃杯水车薪。”
      “剩下的赈灾钱粮,就需要钦差筹款!”
      “叶大人不仅府库充盈,人脉关系更是错综复杂,遍布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让他当这个钦差,应该是不成问题!”
      “......”
      胡惟庸的理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全都是可行的道理。
      一众不了解情况的官员,还有胡惟庸的党羽,也都跟着附和了起来。
      徐达等人却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胡惟庸在给叶青找不痛快。
      赈灾这事干不好得罪百姓,丢失声望!
      可要是干好了,那也是得罪一大批官商!
      但转念一想,叶青好像也从来就不怕得罪人,甚至还有点以得罪人为乐的意思!
      想到这里,徐达等人都不禁认为派叶青去赈灾,或许还真的有奇效。
      只要他得罪官商之后,朱元璋和马皇后愿意帮他兜着,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在他们看来,叶青不怕得罪官商,但却从来不会得罪百姓,甚至在处理百姓事务方面,还非常的有一套。
      想到这里,徐达等人都不禁期待了起来。
      他们期待叶青接下这差事,然后把这差事干得,让胡惟庸等人‘大失所望’。
      徐达等人能想到的问题,朱元璋也完全能够想到。
      他也觉得让叶青去办这差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这差事不好干,有一定的难度,完美契合他朱元璋不好过,也不要叶青悠闲自得的初衷。
      再一个就是,他也十分清楚叶青的原则,那就是虽然一口一个刁民,但却很为这些刁民着想,反而不把富商巨贾和达官显贵当人看!
      不得不说,他叶青的这个原则,就是他朱元璋隐忍至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正因如此,他相信叶青可以下对得起受灾百姓,至于是否对得起那一方官商,就完全不重要了。
      但他也相信,就算他叶青把这差事干得再好,也一定可以挑出毛病来。
      不错,
      他和胡惟庸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想要好好的整一下叶青,只不过胡惟庸是想往死里整,他却只想整叶青个不死不活。
      什么是整叶青个不死不活?
      那就是确保他叶青能把差事干好,但却干得并不完美。
      只要是这样的结果,就能确保他可以好好的收拾一下叶青,同时又确保胡惟庸没办法收拾叶青。
      本来嘛!
      能把赈灾这份差事干好,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纵观历史,就没有能把赈灾这份差事干完美的人。
      想到这里,他就已经开始期待了起来,期待叶青疲惫归来,然后他可以堂而皇之的先褒后贬。
      这种既能把百姓照顾好,又能达成他私人目的的结果,对他朱元璋来说,那可就太完美了!
      想到这里,‘准奏’二字,他当即就要脱口而出。
      可话到了嘴边,他就赶紧咽了下去。
      只因为他突然想到,他们家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事关叶青,就需要后方商议。
      “此事,容咱考虑考虑。”
      “户部能出多少钱粮,就先准备多少钱粮,明日早朝,咱再宣布赈灾钦差人选。”
      “......”
      朱元璋话音一落,胡惟庸等人就不再谏言了。
      事关叶青,皇帝都要回家去议的规矩,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但胡惟庸也有十足的把握,就算是马皇后,也一定会赞同他的说法。